「如果你下半生只能吃一種料理,你會選什麼?」
「肉燥飯。」
常常在想為什麼這總是我的預設回答,這答案的確是映照了肉燥飯身為台灣常民美食的形象,但吃過了這麼多碗好吃的肉燥飯,卻很少真的有隔天想再吃一碗的衝動,我不禁去懷疑,我的回答真的不是只是一種身為台灣人的驕傲嗎?
我覺得不是。雖然不是任何肉燥飯我都能天天吃,但可以多年與我保持如此涓涓細流的關係的,是一種我只於高雄見過的肉燥飯。
「完美肥瘦七三比例的平衡,醬透接近焦色的塊狀精髓,皮肥肉瘦肉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」,這些都是我認同並且深植於台灣人潛意識的肉燥飯標準,那吃完後一臉沾得唇油齒亮是很經典的台灣幸福圖像,但那繾綣纏綿只限偶一為之,夜夜笙歌就不免令人精疲力盡。
以張愛玲的話來說,如果傳統經典的肉燥飯是一朵冶豔的紅玫瑰,那我在高雄的就是可伴人餘生的白,以下我簡稱為白肉燥。
這個紅白的類比,其實連顏色上都通。先不論優劣,它的顏色非黑褐或紅艷,更接近琥珀甚至有些灰白,原因來自不含任何焦糖色素的手工醬油;肉燥更是打破常規,肥瘦分離,毫無章法地散落在飯上,要端上檯面可能都還那麼有點太過直率,但進入口中後,會重置你的第一印象:肉燥的美味不見得得堅守形體上的疆界,美味是可以大方流動和蔓延的。
在滷汁的部分,它少了點撲鼻香,沒垂涎的甜,減醬油的鹹,卻謹守恰好的原則,將舞台留給小菜,對,沒錯,白肉燥的特色就是小菜,但可千萬別誤會,不是只要有販售便當菜的店就屬於白肉燥,白肉燥的每道小菜為的是和肉燥飯達到極致的組合:這些小菜單吃都稍嫌清淡、質地偏軟,但如奠基於肉燥飯之上,融入飯燥交織的暖流,就可輕巧地爬入脾胃,滋養食客的身心。
註:白肉燥濫觴於自錦田路上的郭家肉燥飯,從員工體系開枝成自強路和文信路上的錦田肉燥飯,和同樣位於錦田路上的錦田肉燥飯,這幾間使用醬油全是同一間,是歷史已經近八十年的高雄在地的協美手工醬油。
//
我還是很愛正規正統的肉燥飯,它是一種潛伏體內的慾望,趁著繁忙生活的裂隙竄出,但白肉燥卻是一種生活的況味,流淌於血管中的漿水,是成長於高雄,黏附於靈魂上的記憶。
//
在四間白肉燥內,這兩間內我很難擇一,如果是中午就吃郭家,晚上就會去自強路。
郭家的五官較立體端正,自強路飯燥整合得較完整,歡迎自行體會。
//
高雄最好吃肉燥飯,沒有之一,每塊肥肉都鮮嫩欲滴,滷汁情慾瀰漫,是一碗相當情色的肉燥飯。
//
如果要挑間高雄米其林的,那非老店柏弘莫屬,橋頭黃家也好吃,前金濃墨重彩,美學上我不苟同,弘記可吃可不吃。
教科書型的肉燥飯,充滿膠滑感,肥肉非入口即化型,立體還會回彈,醬汁有甜香,米尤其講究。
//
私心推薦,鄰里型肉燥飯,簡單地敦親睦鄰,如是觀光客不用大老遠跑過來。雖為全肥配置,但為附近高醫客群調整成較清淡的口味,是那種不會多想的週週到訪。
//
好吃:
橋仔頭黃家肉燥飯總店、北海魚丸店、三味巧台灣小吃崇德店
不錯:
弘記肉燥飯舖、南豐魯肉飯、文信錦田路肉燥飯、VASO弘肉燥飯舖、前金肉燥飯
可吃:
錦田路肉燥飯(錦田路上)、雙陳肉燥飯、囍 肉燥飯、魯十二、和美小吃、林天生肉燥飯、阿得肉燥飯、林家魯肉飯
不行:
三輪懷舊肉燥飯、饗珍食堂深海魚湯、良佳豬腳
//
如有推薦但此文章未收錄店家,請至此投稿。